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,由京东健康主办、人民健康支持的“医者有光——2025中国医师节特别活动”于8月17日在北京举行。多位院士专家及数十位医生、患者代表齐聚一堂,以“医者初心”为线,串联起医患之间的一场场“双向奔赴”。
现场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yh86银河临床医学院院长、北京yh86银河长庚医院院长、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董家鸿说:“作为一名医者,应有顶天的追求、立地的情怀和惠民的行动。在挑战医学顶峰的路上,保持为百姓服务的初心,尽吾辈之所能让更多百姓获得健康。”
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,广大医务工作者承担着全方位、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。在董家鸿看来,医师,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,承载着生命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。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。当我们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与憧憬,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,便立下了守护生命、救死扶伤的神圣誓言”。
谈及与医学的结缘,董家鸿笑着说:“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,当时渴望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教师,高考时却‘阴差阳错’被医学专业录取了。但五年的医科学习让我深深爱上了医学这一神圣的事业。一路走来,现在我既是一名医生,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和教师,当医生满足了我所有的职业梦想。”
“治别人治不好的病,开别人开不了的刀”。这是恩师黄志强对董家鸿的教导,也成为了董家鸿行医生涯的座右铭,激励着他修德进业,攻克难题。“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、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、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建等诸多议题,我们深知:前方的道路仍需攀登,但每一步都关乎生命的尊严,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敬畏之心,不断精进。”董家鸿说。
今年的中国医师节主题是“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”。德为技之本,技为德之翼。董家鸿认为,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,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在董家鸿看来,做一名“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”好医生,需要具备四个必需的特质:一是慈悲。医学是以人为本、为人服务的。具有悲悯情怀,帮助患者缓解身体和心灵的痛苦,是医生最基本的素质之一。看到患者受到病痛的折磨,不能无动于衷。二是博学。“博学而后成医”,一名好医生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,也要学习了解人文、社会甚至艺术方面的知识,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。面对各种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,必须终身学习,多学、博学、勤学。三是专注。“术业有专攻”,一旦选定行业,就要一门心思扎下去,从点滴小事做起,写好每一份病历,缝好每一个伤口,总结每一例经验,不断精进医术。四是“慎独”。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让患者的健康受到损害,甚至失去生命。所以医生一定要谨慎、严谨,要时时自省、严格自律,谨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,努力提高自身修养,精诚济世,止于至善。
编辑:李华山